【溫書心得】測驗考試周高效溫習攻略 幼師媽媽分享4種形態溫習法Tips

育兒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3/01/13 11:15

最後更新: 2023/01/13 18:38

分享:

分享:

前幼師媽媽nana分享4個小朋友學習形態。

1月踏入考試週,家長即時變成伴讀書僮,對於仔女讀極都讀唔入腦,大感頭痛!有前幼師Nana媽媽就分享了讀書方法,育有9歲大仔及6細仔,她分享表示要幫助小朋友更有效率溫習,先要了解小朋友是何種形態。

最新影片推介:

她分享寫道考試週來了,家長開始緊張溫書,想同大家分享一下有關小朋友是那一個學習形態?(幫助小朋友更有效率溫習)
分別有以下4大形態:

1.Visual
2.Auditory
3.Reading
4.Kinesthetic

1.Visual視覺型學習

小朋友喜歡用眼睛洞察環境(觀察力敏銳)


他們偏好處理「視覺接收」的訊息,進而理解內容並記憶。


小建議:多用圖像、畫圖、思維圖或影片教學與富色彩的覺察力高,看過的畫面與場景,都印象深刻,有助於啟動右腦機制,將資訊轉化為長期記憶。小朋友通常喜歡看漫畫或電影,更勝於睇書,因為影像給他們的衝擊與印象更為深刻,記憶更好。所以,點解小朋友睇YouTube 學野會咁快,有趣外,視覺型小朋友更容易記憶。

2.Reading閱讀型學習

小朋友擅長解讀文字線索,如果有一張海報閱讀型學習者則會先注意到文字,透過文字可以最快理解訊息,也偏好透過閱讀來取得知識,愛看書,愛寫字,能夠以文字表達抽象的概念,轉化為大腦容易理解的訊息。


小建議:呢類型小朋友適合整理文字筆記來溫書,通常書寫進行思考,或利用書寫加強記憶。(書寫並非反覆抄寫,而是經過分析、統整、歸納資訊後,再將重點與結論整理成筆記)

Nana媽媽更用2個仔仔做例子,她表示大仔屬於聽覺型學習者,而細仔屬於動態型學習者。


3.聽覺型學習者

我先分享丫哥,細個做皮紋測試,他是聽覺型學習者(好準呢!完全係錄音機偷聽器)

佢哋偏好透過聲音的刺激來接受訊息,相較圖片或文字,更容易將注意力聚焦於聲音或旋律,若處於嘈雜的環境下,較容易焦躁或無法集中思緒。(有機會係高敏小朋友,情感豐富)

小分享: 我家哥哥在學習時,透過朗讀出聲,將需要背誦內容會透過唱歌(作歌詞)好快就記熟了。建議可以設計成口訣、故事有助於專注與記憶。默書方面,佢會自己錄音,自己默。佢也會將溫書內容自己拍片,演繹出嚟,自收看,大家一同欣賞。(即係將溫習內容整理後錄音再反覆播放,將文字內容轉化為聲音來學習) 我同佢一齊討論,互相提問也是適合聽覺型學習者的方式。(我家哥哥駁嘴辯論,真係冇得頂,媽媽強大EQ接招)


4.動態/觸覺型學習者

我家細佬B的觸覺型學習者。(媽媽要接納兩兄弟完全唔同學習形態,提醒自己唔好..比較,免勞氣)

細佬可否坐定定溫習?回應:我應該唔得。

在課堂上往往顯得靜不下來、容易分心,可能總是在變換坐姿。媽媽唔好懷疑佢是否ADHD,細佬今日告訴我「上堂太悶。我會玩下文具,畫下書,唔係幾時先小息。」我未見過佢坐定定10分鐘,pat pat坐唔定,唔係企,就蹲,唔係就走左去架啦!(媽媽要接納呢個係佢的本能特質,你就唔會咁嬲)。姿勢衰就衰咗小小,但佢哋轉數快又聰明,學習新知識也快。

給我自己提醒:小朋友偏好透過體驗來學習,對於死板教學不感興趣,愛自己動手試,愛玩,如砌lego就可以好專心。彈琴又可以好專心。只要佢學習到,容許佢好動些。

「不要話你點解唔專心,點解坐唔定,有冇溫習?」有文獻指出他們能夠將感覺、動作與訊息迅速串接起來,展現出驚人的學習力,因此相對於聽講或讀寫,觸覺型學習者更需要實際行動。超級不喜歡寫字,咁處理大量文字資訊時,則可輔以畫圖、講解或加上肢體動作幫助記憶。

細佬屬於坐唔定的小朋友。

「印印仔」獎勵

聽日考試,今日媽咪有啲要求,好合作好乖同我坐下,企下,跑下高效率溫咗2個鐘書(媽媽感動中…..)

印印仔」手保持有野操作,每答對一題,印一下,每完成一個又印一下,每印一下,佢自信一下。一唔專心,細佬你去跑兩圈回來。又玩下「老師遊戲」我扮蠢學生,成件事十分有效率。最後,獎勵下默寫啲字出嚟,你識曬,但請你唔好寫錯字。最緊要,唔使激到丫媽發火,大家都開心,輕輕鬆鬆溫完書。

各位家長,我哋要接納每一個小朋友都不一樣,幫助佢哋愉快學習,自然有好成績,一齊努力。

印印仔獎勵。

hket App儲積分換獎賞︰https://bit.ly/3ClEy1R

【名師試題教室】睇片連工作紙  中英數必學單元︰https://bit.ly/3sEeM3Q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bit.ly/34FTtW9

TOPick推出「Band1學堂」,更多教育升學資訊︰https://bit.ly/3a6HT6T

文章獲Nana媽媽筆記本授權轉載

責任編輯︰陳麗薇